黄山市四位村书记谈
“一号文件”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月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本栏目邀请有一定代表性的屯溪区南溪南村、汉沙村,歙县问政村,休宁县流口村四位村组织书记,结合其所在的村,谈他们对一号文件的感想。
01
话题:盘活资源,推进
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
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徐少波
《文件》指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2023年,南溪南村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2024年,南溪南村将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本村传统文化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国企+村集体+村民”发展路径,盘活一批闲置资源,打造更加丰富的乡村文旅业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深度推动文旅融合。
开展传统村落保护
申报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修缮和盘活古民居,打造文化艺术馆、民宿等场所。
挖掘村落民俗文化
通过举办“舞香龙”“豆腐宴”“农耕节”等文旅活动,增加流量,吸引游客。
对标国际会客厅
促进中外美食文化交流互鉴,发挥豆腐村产业优势,深化“一村一品”特色。
推进景村建设
统筹专项债、农文旅、精品示范村等专项资金,将本村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贯穿至“五微”建设当中,推进“一村一景”建设。
02
话题:借助品牌,
打造农文旅新地标
歙县徽城镇问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查颖敏
《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从“建设”到“运营”,近年来,问政村因地制宜、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强化节点打造,发展村庄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接下来,问政村将以建设和美乡村示范村为抓手,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发展特色产业
依托问政村竹笋特色产业,加大对“问政贡笋”的品牌推介,与村民签订收购合同,提高贡笋质量和产量;依托现有标准化厂房和冷库资源,打造贡笋产业园,完成笋类产品的加工升级,提高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拓宽销售渠道
将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通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链条,通过电商平台,让农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
宣祁林 摄
三是农文旅深度融合
利用区位、生态优势,打造竹林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引导村民开民宿、办农家乐。依托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推动传统单一农业经济结构向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的复合型经济结构转变,打造集农产品销售、康体旅游、研学教育、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AAA级村落景区、黄山市民休闲旅游新地标、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的标杆。
03
话题:依靠群众,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洪飞朋
《文件》指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千回百转出新安(流口)朱荣明 摄
流口村位于新安江源头,源头生态保护不仅关乎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也对其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流口村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是高质量发展区域农业。流口村主导产业是茶叶,为保障绿色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起,村里就引导村民采取扦插黄板、铺设诱虫灯等生态灭虫方式替代传统农药灭虫法,有效维护了村域生态环境,保障了农产品质量。
二是持续落实区域禁渔。流口村于2019年成立村护渔志愿服务队,对村域内大小源河段及率水河段开展常态化的巡护及鱼苗放养工作,持续巩固禁渔成效。
三是激发群众参与,建设和美流口。流口村于2016年成立了生态美超市,鼓励村民将户内收集的垃圾送至生态美超市,按规定兑换标准在超市内兑换所需的生活用品或者转化成生态积分存入积分存折。村民可凭借账户积分兑换物品,同时对于高积分户,在年度“星级文明户”“信用户”等各类荣誉表彰中推选,在项目建设、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务工就业方面优先安排,充分发挥生态治理、便民惠农、乡风文明作用。村民也逐渐由旁观者转为参与者。
下一步,流口村将继续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共同守护好新安江源头一江碧水。
04
话题:提质增效,
乡村建设全面开花
屯溪区屯光镇汉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江卫民
《文件》指出: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
近年来,汉沙村深入实施“党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立汉沙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党支部+强村公司+专业合作社”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打破农业生产“农田散、规模小、种植乱”的瓶颈。有效盘活村内土地,举办“乡村音乐节”“生态研学”“向日葵秋季新品发布会”等特色活动,“田园汉沙”乡村旅游品牌形成,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2024年,汉沙村将从三方面发力,进一步打造具有特色的“田园汉沙”乡村旅游品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1
抢抓乡村产业发展机遇
按照“一村一品”模式,依托休闲乡村旅游度假集群功能定位,利用前期打造的250亩油葵基地,吸引客流,扩大汉沙旅游知名度,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双花双油基地”“金伯利农场”“花开南溪”“富墩塘片区民宿集聚区”等项目,保障项目资源要素推进项目平稳落地。
2
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充分利用生态、人文、农业以及紧邻花山世界等优势资源,持续走好“农文旅融合、景村企共建”发展道路,构建“山水田园”发展格局,促进田区、林区、景区、集市等各类空间农文旅休闲功能协同发展,规划设计“花卉观赏—河滩露营—业态游玩”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3
构建高端旅游服务体系
作为“国际会客厅”一期项目的主战场,从传统的乡村乡土农文旅产品的开发供给,向注重需求侧牵引、品质化提升转变。积极配合各类农文旅项目如期落地,高标准补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短板,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汉沙村加快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